近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《國家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數智化轉型方案》,要求對空氣、地表水自動監測站點及儀器設備實施數智化改造,打造生態環境監測的“智慧大腦”。
這不僅是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升級的重要信號,也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按下“加速鍵”。
央視《新聞直播間》報道了該方案的實施背景與內容。報道中,聚光科技自主創新產品亮相——
大氣立體走航監測車開到哪里,哪里就能實時開展大氣質量監測,紅外熱成像氣體泄漏檢測儀精準鎖定園區內VOC排放源……從國家戰略到媒體關注,聚光科技始終走在技術裝備數智化發展的前沿。
圍繞AI超腦平臺,聚光科技構建了覆蓋感知、分析、運維、決策的環境監測“智慧大腦”,并通過全自動AI實驗室、數智化水質在線監測系統、空氣質量監測數字化智能站房等智能化產品,推動環境監測駛入“自動化、智能化、數智化”的快車道。
01AI超腦平臺驅動立體遙測的“智慧大腦”
在聚光科技的智能環境監測體系中,AI超腦平臺是驅動立體遙測的“智慧大腦”。
融合聚光科技AI大模型平臺,AI超腦平臺根據水、空氣等場景,創新打造“水質溯源精靈、大氣溯源精靈、生態精靈、應急精靈、執法精靈、環境精靈”等環保智能體,構建了“智能感知—精準決策—閉環管理” 的現代化環境管理模式。
在實際運行中,AI超腦平臺已實現從預警到響應的自動閉環。
以水質巡查為例——
當監測點觸發預警,“AI+”水質超腦平臺會快速生成疑似污染源點位,并給出巡查建議。當無法明確污染源具體位置以及污染原因時,“AI+”水質超腦平臺自動調度高光譜無人機開展精準排查,實時分析采集到的高光譜數據,并生成綜合分析報告及處置建議,自動派發工單至智慧管控平臺,實現快速閉環處理。
更為智能的是,工作人員只需通過自然語言輸入指令,如“有哪些點位預警”,系統即可實時反饋,實現人機語音高效交互。
02全自動AI實驗室“數智化”水質監測
湖畔邊,一座全自動AI實驗室持續穩定運行中,從水質采樣、分析到數據上報,全流程由智能機器人高效完成。
自動采樣儀智能采集水樣,并自動存入帶智能鎖的密閉樣品箱。水樣送至全自動AI實驗室后,機器人系統完成掃碼、分類、分析等全流程操作。
滴定自動分析模塊的一雙“慧眼”憑借先進的機器視覺技術,能夠精準模擬人眼,觀察水樣中的顏色變化與滴定曲線,有效規避干擾誤差。隨后,聚光科技AI大模型平臺對水樣結果進行分析,生成數據診斷與報告,自動上傳至平臺。
在機器人的高效配合下,一場從采樣到分析的無人化水質監測分析順利完成。
“整個過程幾乎無需人工干預,分析準確率超98%,與傳統人工檢測水平相當甚至更高。”該項目負責人表示,“全自動AI實驗室的落地應用,實現了全流程自動的智能監測新范式,大幅降低了人力投入和運行成本。”
03數智化水質在線監測系統“智能化”托管
聚光科技的智能水站內,一套數字孿生系統不分晝夜地在線“值守”,進行智能采樣與監測。
利用數字孿生技術,數智化水質在線監測系統能夠實時反映站臺內每臺設備的運行狀態、耗材消耗、健康指數等各項指標。運維工程師即使遠程操控,也能“如臨現場”。
作為智能水站的“健康管家”,AI系統通過紅、黃、綠三色狀態燈動態提示站點健康狀態。當試劑即將耗盡、器件狀態接近更換臨界點時,AI系統便會主動亮黃燈預警,提示運維工程師關注異常情況,并形成運維待辦任務,真正實現“預警前置、維護前移”。
在智能水站內外,AI視頻監控設備監視著現場的每一處細節。運維工程師的每一步操作、現場的每一個“風吹草動”都逃不過它的“火眼金睛”。一旦出現異常動作或潛在風險,后臺系統會立即發起遠程告警和現場提示,杜絕違規操作與人為異常干擾。
“目前,數智化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正逐步接入無人機、無人船、無人車等智能化終端組成水質監測智能體,構建起覆蓋‘天空地水’的多維度監測體系。”該項目負責人表示。
人力少了,精度高了,效率快了。如今,一位運維工程師可遠程管理數十個站點,這場從“人工值守”到“智慧托管”的變革,推動手工監測朝著自動化、智能化方向發展。
04空氣質量監測數字化智能站房“自動化”無人運維
運維時耗下降70%,7×24小時在線監測空氣質量……在空氣質量監測方面,聚光科技打造的數智化系統也在不斷拓展應用,推動空氣質量監測從“高強度值守”邁向“輕量級巡檢”。
利用空氣質量數智化監測系統,新一代空氣質量監測數字化智能站房實現了設備間的場景互聯,空調、燈光、分析儀、除濕系統等根據實際需求自動調節運行狀態。
借助數字孿生技術,站房內的所有設備運行狀態同步至“駕駛艙式”控制界面。運維工程師只需遠程點擊屏幕,即可遠程實現開關控制、數據調閱和圖像回放,真正做到“所見即所得、所點即所控”。據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系統已接入13類設備、75個監測端口、47路控制節點。
一旦發生氣體泄漏或存在異常煙霧,系統立即啟動聯動響應,完成排風、斷電、報警等處置動作,并將預警信息第一時間推送至責任人,實現“人未動,系統先知”的閉環響應。
此外,系統配備的質控功能可自動更換濾膜、識別膜片狀態,并上傳完整質控記錄,實現數據全程留痕、可追溯。同時,運維APP推送每日任務清單,確保每一次維護操作都可查詢、有記錄、能追責,真正做到了“所控即合規”。
從水質到空氣,從數據采集到智能診斷,再到遠程響應與自動處置,聚光科技正以AI超腦平臺為核心,融合AI大模型能力與智能監測設備,加速構建“自動化、智能化、數智化”一體的智慧環境監測體系,推動生態環境監測從“人工監測”邁向“智慧治理”,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持續科技動能。